電影看到最後
才知道
"戒" 不只是 caution, 也是 ring

還好我對張愛玲並不陌生
只可惜
"惘然記"當年想必是被我遺漏
才沒對這篇短篇小說有印象
這幾年來
"半生緣"被拍成電影,連續劇
不過每次看都有些失望
感覺平平無奇
張愛玲若是在世,應該也覺得她的作品不應止於此

看了許多的影評

大家一致認同
 "李安" 是最能把張愛玲拍到骨子裡的導演
因為三十年代的小說,戲劇,人物
若忠實地照原著一五一十呈現只會讓人覺得"悶"
但是李安就是有辦法拍出話題
讓不忠於原味的地方(裁縫店)顯得玲瓏

畫面開始
我的第一個感覺是
梁朝偉老了
(原來他是1962年生的)
也因為這樣而更內斂
每個眼神動作,臉上的線條
都有戲味

湯唯沒有想像中漂亮
但是演大學生是大學生,
裝貴婦是貴婦
塑造性很高

這兩個角色
我想不出有比他們更適合的人選
(我後來才知道易太太是陳沖演的)

整齣戲都有很值得討論的地方
許多人認為
最後王佳芝之所以不把藥吞下去
是以為易先生會救她
我卻認為
她是想把戒指還給他
因為如果她自己吞藥死了
那她就沒辦法確定戒指會回到易先生那
而她辜負了易先生的愛
所以直覺的認為戒指應該還他
這也顯現出
一個沒有正式接受特務訓練的人
到了生死關頭時
還是以自己的情愛為第一優先的考量

劇中很多的對白
裡面的涵意都需要費心去猜,去想
這就是李安拍張愛玲可愛的地方
小說可以解釋當時的情節,主角心裡的想法
(事實上張的小說就是這樣,裡面的人話都很少
 不過卻可以用一大段描述景物,衣飾,內心的掙扎.....)
可是電影不能照小說走
只能用"對白",用"動作",用"眼神"讓
觀眾去體會
浮的太多太白就顯得露骨
就少了那一份張愛玲的韻味在
含蓄的點到為止卻又令人遐想
和床戲的大膽卻剛好顯得對比
(當然,張愛玲的床戲只有幾句話)

我在想
或許古時候女人和男人的愛,是不能說出來表現於外
相反的慾的行為卻可能是一種內心解脫的釋放行為
所以李安用對照法來揣摩張愛玲小說中不足的片段

最後
我自己覺得有趣的
就是
你不覺得王佳芝是個語言天才嗎?
從普通話,上海話,
到用廣東話交談講電話
看沒有字幕的外國電影
用英文點咖啡借電話
或許
以前的女大學生真的是這麼的厲害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becca L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